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镇名)的草原上在线配资平台,一场围绕土地边界的纠纷已持续十余年。牧民王富礼一家与这片草原的羁绊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0年,他通过公开拍卖获得嘎查林场经营权,合同明确林场内新种树木归其所有,连同2000余棵柳树、300余棵杨树,他们不仅靠这片土地繁衍生息,更以最朴素的方式践行着对自然的敬畏 —— 用脚步丈量每一寸草场,用双手浇灌每一株幼苗,让承包地成为抵御风沙、涵养水源的绿色屏障,为草原生态的平衡与稳定默默贡献着力量。
彼时,敖勒召其嘎查(行政区)的牧民手持1994年发放的草原证,地界清晰可辨。谁曾想,多年后当地部门为侵占群众财产刻意挑起事端,让王富礼之女王丽霞一家陷入地界不清、林权证难办、草原林地补贴被扣的困境,一场漫长的维权之战由此展开。
展开剩余83%引资开发引争议:地界模糊背后的利益博弈
纠纷的源头,可追溯至当地政府的旅游开发规划。据敖勒召其嘎查牧民回忆,政府为建设旅游景点,强行将邻村村民安置在他们的草原界线内。王家人也在"支持地方发展"的劝说下,签署了几份充斥专业术语的协议,其中涉及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甲方永久所有,这一违规之处是对王家人生活保障巨大的侵害。
由于文化水平有限,他们未能留意"土地使用权归属以最终行政划分为准"的模糊条款,为后续矛盾埋下隐患。
(上图是王家全部的地,林地占50%,大沙占20%,草地30%)
(上图是王家的草原承包经营证)
随后,当地部门以种种理由将本属该嘎查的草原划归旅游区,导致地界混乱。这一变动直接损害了牧民权益:自2013年起,牧民们多次申请办理林权证,均被政府以"地界不清"为由驳回。直至后来,他们才发现当初"借用"的土地已被划入旅游区,而所谓"地界不清"的依据,竟是一份早于草原承包制、坐标模糊的1977年旧协议——据此,王家人合法承包的一共估计2000多亩草牧场被划归隔壁村。讽刺的是,旅游区相关审批手续顺利办结,唯独王家人的林权证成了"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林权证一致办不下来。
地界争议直接导致草原补贴被拖欠九年。直至去年,在牧民持续维权下,政府才发放了70%的补贴,剩余30%至今未到账。而2023年法院驳回上诉,要求当地部门重新划分地界的指令,也迟迟未见落实。“草原补贴还是压在政府那儿,确权证也不发给我们,现在手上只有草原承包权证和经营权证!”王丽霞向媒体陈述。
补偿缩水与生态被毁:美景开发背后的双重掠夺
2016年自来水厂大规模建设期间,王家人承包地内的水源被抽干,六十多年培育的大树因超标抽水导致大面积枯死。同期,敖镇水源地保护区项目在此违规打井8口,占地40亩,因地下水超采导致周边3800余亩林地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受损,远部的树林尚能生存,近处的成片成片的枯死。
当王家人持草原承包经营权证索要赔偿时,却被以"无林权证无法证明林地归属"为由搪塞。翻阅当年的补偿协议,条款早已暗藏玄机:一份《地上附着物补偿合同书》显示,8眼水源井仅补偿24万元,且注明"补偿后不得再主张任何权利"。"那些合同我们研究起来真的非常费劲,他们就指着地方催签字,说签了有保障。"王家人的无奈道出了弱势一方的被动。
司法交锋:胜诉难破行政困局
2626亩草场是王富礼家的"命根子",一家人的生计全赖于此。当这片草场被政府划给大沙头村后,敖勒召其嘎查村民委员会将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鄂托克前旗人民政府告上法庭,这场持续十余年的纠纷迎来司法交锋。
原告控诉两份行政决定书"脱离事实、证据断裂、适用法律错误、程序漏洞百出",要求撤销决定并索赔60万元经济损失。被告鄂托克前旗人民政府却搬出1977年"77协议"和1994年"41号文",以"公权大于私权"为由,试图否定牧民合法承包权。第三人大沙头村民委员会则以"居住70年"为由主张所有权,无视产权归属的法律事实。
鄂托克旗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土地权属争议需由政府处理,但处理时应依据法律法规,尊重历史与现实,必要时需实地调查并通知当事人到场。法院指出,鄂托克前旗政府作出决定时,未证明进行过实地调查,未通知相关人员到场,也未核实牧民承包地是否被划入他村,属于"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2013年、2022年,法院两次判决撤销政府处理决定及复议决定,要求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然而,胜诉未能扭转困局。2025年,当地政府依据相同旧文件,作出几乎一致的边界决定。草原生态补贴仍被拖欠30%,60万元赔偿也被划出审理范围。
(上图是王丽霞多次上访得到的回执,问题仍未根本解决)
法院判赢仍难维权:事实不清导致决定撤销
如今,王丽霞接过维权接力棒,手中的1990年拍卖合同、1998年草原承包经营权证、法院判决书、补偿协议及枯死林地照片,是她抗争的底气。"政府说'尊重历史'在线配资平台,可我们世代在此放牧种树;说'面对现实',可现实是树木枯死、补偿不到位、补贴被拖欠。"夕阳下,曾经水草丰美的草原上,枯死的树干在风中摇曳。王家人说,只要还能走得动,就会一直告下去——不为别的,只为给这片草原一个公道,给子孙一个明白。这场维权之战,暴露的不仅是个案的不公,更是行政权力漠视民意的沉疴。当牧民的合法权益需要用十余年光阴博弈,司法胜利却难换实际公正,草原上的呐喊,仍在等待真正的回应。
发布于:湖北省百川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