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4日武汉股票配资平台
党史工程口述专辑《思源·空天》近日付梓面世。本书列为校史研究口述系列第六辑暨党史工程口述系列第二辑,由校党委书记杨振斌主编,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奎岭作序,校档案文博管理中心采集编撰,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交通大学作为我国航空高等教育的起源地之一,航空工程学科的建立有着非常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学校于1935年在机械工程学院内首设航空工程门,1942年独立升格为航空工程系,为国家培养了航天空气动力学专家庄逢甘院士、“歼8”总设计师顾诵芬院士、”运十”总设计师马凤山等众多航空航天英才。1952年院系调整中,航空工程系调出交大,先迁至南京,合组为华东航空学院,后迁至西安,发展为西北工业大学。但学校与空天科技事业同向同行的步伐始终未曾停歇,机械、动力、电机、材料等学科源源不断地为航空航天领域输送专业人才。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50年代党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口号后,1958年探空火箭研制项目在上海起步,王希季为首的一批交大师生调入新成立的上海机电设计院,成为新中国航天事业的首代探路者。与此同时,学校还创设工程力学、火箭技术、核动力工程、自动控制等新专业,为中国航天培育输送了航天工程管理专家王礼恒院士等大量技术人才。进入21世纪,学校对接国家战略,恢复建立航空航天学院,以蓬勃之姿奋楫扬帆,再启与祖国空天事业同频共振的新篇章。
展开剩余73%2011年,校党史校史研究室(档案馆合署)将航空航天领域知名校友列为专题访谈对象,赴西安集中采访了10位校友。时隔十二年,2023年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原党史校史研究室、档案馆)接续空天校友采集项目,联合上海交大航空航天学院、湖南工业大学宣传统战部,先后在北京、南京、上海、湖南株洲等地采访校友18位。同时对空天校友口述访谈资料进行整理汇编,正式定名为《思源·空天》。
全书以受访校友在交大求学或工作的时间为序,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内容聚焦校友的交大就读经历、事业奋斗历程,以及对祖国空天事业的情怀和对母校的寄语,其中不少为首次披露的第一手史料。这些校友讲述的交大故事与空天故事,从多侧面勾勒出中国空天事业的发展轨迹,再现了交大为国育才、助力行业发展的光辉历程与卓越贡献,更传递出交大人逐梦的力量、奋斗的热忱及对空天事业矢志不渝的追求。
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名师校友资料的挖掘、整理与编研出版,从2012年起推出“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研究口述系列”丛书,2021年启动“百年党史编撰和档案文献整理研究工程”并汇编“党史工程口述系列”丛书,至今已出版《思源·往事》《思源·起航》《思源·北美》《思源·激流》《思源·初心》等多部富有鲜明特色的口述专辑,成为传承百年交大文化、体现交大人精神风貌最为生动的活教材。
忆党史百年,续星火传承!学校将持续推进交大名师校友口述采集工作,讲好交大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传播中国精神。让党史校史口述化为生动的思政课堂,为学校的教育事业注入强大的红色动力,为培根铸魂、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孙萍
图片来源:《思源·空天》
供稿单位:档案文博管理中心
责任编辑:李晓彤
主编:钱露
中国人民大口述史研修班(第五期)报名(点击下方海报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五期)汇集口述史研究领域知名学者,深入探讨口述史的理论框架、方法论创新与实践应用。课程设置涵盖口述史的问题意识与操作方法、深度访谈技巧、集体记忆理论、情感转向研究以及AI赋能下的可能性路径等前沿议题。同时,通过农村减贫、乡村振兴、传统生态知识、非遗传承人与音乐家口述史等多领域实践案例,展示口述史在记录中国社会变迁、传承文化记忆方面的独特价值。本研修班旨在培养学员系统把握口述史理论框架、掌握访谈实操技能、提升口述史分析能力,推动口述史研究方向着更加自主创新的方向发展武汉股票配资平台,为记录和理解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方法路径。
发布于:浙江省百川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